想認識和你每天接觸的織物嗎?先從分辨天然人造開始吧!
纖維製品在生活中到處可見,包括了生活用品、家具、甚至是建材等等,無處不見其行蹤。 但是你知道什麼是天然? 什麼是人造的嗎?他們個別又有怎樣的優缺點呢? 由於優質天然纖維取得不易,因此價格日漸增高,所以從1884 年法國發明人造纖維後,各國便透了過各種工法及技術,使人造纖維產生不同機能,來取代部分天然纖維,降低整體製造成本,之後又出現從天然材質抽取出的人工纖維(如天絲,乃木漿提煉出的纖維),也帶來不少特殊的機能性供開發者運用。
為了讓纖維功能更多,現在紡織品往往都是天然與人造混合使用,才能創造出許多不同功能且具有特色的產品,我們可能都聽過這些纖維名稱,只是分不清也不知道他的機能與產製方式,本篇將為大家說明什麼是天然纖維、什麼是人造纖維,而且各自有什麼樣的特性喔!
天然纖維:植物、動物、礦物
天然纖維顧名思義就是取自於大自然,沒經過化學加工就可以直接製成纖維,例如植物纖維、動物纖維、礦物纖維三大種類。植物纖維包括棉花、麻、果實纖維;動物纖維則有羊毛、蠶絲、兔毛…等等;礦物纖維有石棉。
植物纖維大多具有透氣、吸濕、耐蟲蛀,但是抗酸鹼性及化學藥品性差,燃燒時會有燒紙張的味道是常見的判斷方式。動物纖維特色大多有吸濕功能,並且各自有其特色 (例如:蠶絲具有光澤、羊毛衣染色),燃燒時會有燒頭髮、羽毛的味道。礦物纖維不易燃特性 (如:石綿),則較常作為防火材料。
人造纖維:再生、合成、無機
人造纖維指的就是以化學方式提煉出的纖維,其中又分再生纖維、合成纖維、無機纖維三大種類。再生纖維包括再生纖維素纖維 (黏膠纖維、銅氨纖維)、再生蛋白素纖維、醋酯纖維;合成纖維則有錦綸、滌綸、腈綸、氨綸、 維綸、丙綸、氯綸等等;無機纖維有碳纖維、玻璃纖維、金屬纖維。
再生纖維最常見的就是「天絲」和「嫘縈」,特性是吸濕透氣性好。 再生纖維又分再生纖維素 (木材、棉短絨、蔗渣等製成)和再生蛋白質纖維(酪素、大豆、花生等天然蛋白質製成)。合成纖維最常見的就是「聚酯」,原料是石油,特性是韌性強、易洗快乾、不易起火,抗化學藥品及腐蝕性比天然纖維好,燃燒完會結成球狀,但吸水性差。無機纖維大多為工業用途,較少用於一般服飾用品。
纖維觀念大普查
Q:人造纖維對人體不好,所以我都選用天然纖維。
A:其實這樣的觀念不全然正確,目前人造纖維已朝向高科技方向前進,許多人造材質不但已具備天然纖 維的基本優點,還附加了更多天然纖維無法達到的特點,例如遠紅外線、抗菌材質、護膚材料等等,都是天然纖維無法達到的功能。不過,為了優化纖維,讓纖維材料能夠更加發揮其特性,天然與人造纖維大多都是以黃金比例混合使用,以同時擁有兩者的優點。
Q:穿衣服就是要暖,不然要幹嘛~~。
A:這觀念其實應該要調整囉!正確來說,應該是要求 “ 舒適 ”。人類穿著衣物的確是為了追求保暖,但從物理及醫學的角度都已指出,保持高溫對人體其實並不一定就是好事,在醫學的部分,因個人體質的不同,過高溫度有造成過敏的疑慮,在服裝研究裡,也顯示舒適的溫度區間應是 32°C±1°C(寢具為33°C±1°C),過高過低都會影響,在寢具使用上,保暖度高卻不透氣的材質,就容易導致悶濕,小朋友就容易夜間踢被,因此而感冒,所以當我們在追求保暖的同時,也要注意個人的適用性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