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義美總經理高志明發表一篇「有缺失的28℃開冷氣規範,應儘速修正」一文,直指行政院頒布公家機關及學校將冷氣訂在26度到28度的政策有誤,應該立即修正。文中高志明認為不應該只關注溫度高低,「相對溼度」才是造成人體「舒適度」的關鍵,發文後引爆一連串相關業界人士及學者關注,在拋磚引玉的效應之下,讓高志明又發文表示,覺得「台灣社會有希望了!」
不過,什麼是「相對溼度」呢?所謂相對溼度,指的就是空氣中所含的水氣量,由於不同溫度所含的水氣量不同,所以相對溼度都是以百分比來表示。台灣相對溼度約在75 ~ 85之間,是較為濕熱的海島型氣候,對人體來說,相對濕度介於40% ~ 60%之間時是人體感到較為舒適的狀態,太高易產生黏膩濕熱、太低則易感到口乾舌燥,都會讓人體感到不適。以下是氣溫與相對濕度相對應的酷熱指數表:
提到相對溼度,就一定要提及「體感溫度」。相信大家一定都有經驗,在相同溫濕度中,日照下和陰影裡時身體感受到的溫度不同,有風和無風時也不同,這是因為體感溫度和濕度、風速、日照和人體都有關係,但目前天氣預報的體感溫度運算公式,並不將日照及人體納入考慮,因此,體感溫度只是將人體實際感受到的溫度粗略量化的方式,每個人在相同的溫濕度下,實際的體感則因人而異,所以天氣預報的體感溫度其實只是提供參考,用以說明人體可能實際感受的溫度。
除了公共場所的冷氣使用需要被討論外,其實居家的冷氣使用也是許多人頗為傷腦筋的問題,而在家中的時間又以睡覺時間最長,根據數據資料顯示,人平均一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工作,另外三分之一則大多用在睡覺了!因此睡眠的舒適度就顯得相當重要。由於居家空間較公共空間小,在溫濕度的控管較簡單,只要在密閉空間裡開啟變頻冷氣,利用其除溼功能,就能很快降低室內濕氣,增加冷房效益,高志明也表示「全世界沒有可精準控制在28度C的冷氣系統,冷氣機主機啟動、暫停運轉,都有一定的範圍,可能在正負1.5度到2度之間」所以,要有效控管溫濕度,建議冷氣溫度設定在26~28度,並搭配除濕功能,即可表現極佳效果。
調節相對溼度,其實除了除濕機或是冷氣除溼功能之外,利用建築材料也是方法之一,例如利用珪藻土施作於牆面,不但可防止壁癌,還可提升室內控濕效能;多使用天然木材建料,也是控濕方式之一,研究發現,天然木材的毛細孔能吸附空氣中多餘水氣,在空氣乾燥時就會自動釋放水氣,因此壁面採用天然木料,也能有效將濕度控制在50%左右。近年常運用為南歐風格的灰泥牆,其原料硝石灰(氫氧化鈣)不僅耐燃、防火,同樣也具有調節濕度的功能。
其實貼身衣物或是織品,本身也是可以具有控濕的功能,例如在具有機能材質的運動衣物,經過特殊纖維的織入,就可幫助身體熱氣排出,同樣有調溫控濕的功用;除了衣物之外,為了增進睡眠品質,寢具也可織入複合機能纖維,利用纖維物理原理導出濕氣,進而達到控濕的效果。其實織品與人體之間,也存在著微小的氣候變化,在日本織品研究所多年研究後提出「人體微氣候」的研究成果,內容指的即是織品與人體之間溫度與濕度的變化所產生的體感舒適度,大概溫度33±1℃,相對濕度約50%,即可對身體產生舒適感。
高志明總經理說明,使用冷氣的目的為「求舒適、提高工作效率」,只要讓台灣平均濕度降到60%以下,這樣控制溫度在28度左右才有意義。如果同時能裝設具調溫控濕的建材,搭配複合機能的智慧型纖維所產出的衣服或寢具,即可有效降低耗能,同時達到舒適睡眠的目的。台灣睡眠協會數據顯示,台灣每5人就有1人有慢性失眠的困擾,所以重視睡眠品質是生活中不可忽視的要件之一,適度且優質的睡眠品質,也是提高作效率及身體健康的關鍵,不容小覷。